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新豐姜義復 懷念牽罟

姜義復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鴨農,國小時因為哥哥去當兵,家中缺乏人手,他就輟學幫忙農事。16歲參與牽罟,18歲開始搖槳,早期牽罟完全依賴人力,牽罟的船要侍奉媽祖,網子的「浮子」必須要36個,「沈子」要72 個,魚才不會跑掉。姜義復後來去竹南買一艘罟船,卻抓不到魚,堂哥仔細研究,發現原來浮子跟沈子不是36跟72個。堂哥曾許願說只要牽100擔魚,就殺豬公拜拜,結果浮子跟沈子換過後真的收穫101擔,加上分給其他來牽罟者的雜魚,超過8000斤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姜義復
影片長度:19:27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