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謙謹出生於民國25年,八歲起就會幫忙農事,學習耕田所有技術,犁耙轆轤這些傳統農具在十來歲就全部會使用,小時還沒分家,爸爸和叔叔們一起耕作三甲田地,每天忙不完的活。小時候的農業沒有農藥,也沒有化肥,都用堆肥,退伍畢業後還是回家耕種,但是隨著時代漸變,化肥和農藥讓產量增高。時代轉變到現在他已經快八十歲,又回到有機耕作,不用化肥和農藥。但最大的轉變是民國八十七年,他開始轉型為休閒農業,就是頂頂有名的「南埔蕃薯伯」,他把田裡整理出來,讓遊客焢窯,用傳統泥塊結窯,而不是磚窯,然後提供打草繩、做草刀、做稻草人鄉土活動,大受歡迎,為了因應遊客要求,下雨天可以焢窯,大太陽不會太晒,他又斥資蓋了一間非常寬闊的開放式工寮,讓遊客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來享受農村生活和樂趣,加上鄰居提供一台牛車和一頭黃牛,讓小朋友坐牛車,加上周邊農村景致,和自己的美麗老屋,那幾年遊覽車和各地遊客絡繹不絕,是地方休閒農業的典範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莊謙謹
影片長度:07:17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