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芎林地區是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,歷經土地拓墾及資源競爭的衝突緊張關係,發展出家族及宗族成員的凝聚力,且以習武練拳保衛家園。而客家獅便是在「武術」的核心精神下,結合舞獅的傳統文化,發展成為客家獅。隨著社會的變遷,客家武術從早期的保衛性質,走向凝聚家族向心力及強身健骨的客家拳術,於吸收獅藝文化後,成為農忙閒暇之餘的娛樂表演或年節喜慶的慶祝活動。
張進寶(民國36年出生),受訪年齡72歲(民國108年),為芎林鄉下山村張屋客家獅的第二代,其父自1945年開始,邀請鄭述喜在張屋教拳八年,由張進寶於口述訪談影片中談述關於客家獅記憶。近十多年來,張屋客家獅常至各地交流獅藝,張進寶因此整理歸納出南、北客家獅的異同。從大小面(大面為沙和尚角色;小面為猴子角色)的表演方式稍有不同外,南部的獅子耳朵比較長,搖晃時會抖動,看起來較為威猛,北部的獅子則比較「文」。在武術方面的拳法則完全不同,張進寶推測是這項文化最初從中國大陸傳過來的時候,就來自不一樣的系統。此外張進寶更曾經從叔叔張石富(張屋金獅團第一代傳人)的口述中,從頭到尾完整的紀錄下「沙和弄獅」的劇情該如何進行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張進寶
影片長度:13:07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