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北埔陳金俊01 一條鰱魚換幾千斤租榖

陳金俊出生於民國22年,日本時代的北埔姜家是大地主,北埔一大半水田茶園是姜家的,連池塘森林都是。父親陳福蕃是姜家佃農,有一天,爸爸在大雨後看見池塘的缺口有一條大鰱魚,一捉起來竟然有十八斤,他想到平日地主經常唸說,請人到池塘釣鰱魚從來都不曾釣到,那現在有了,乾脆就拿去給地主。一路上很多人看他帶著罕見的大鰱魚去給地主都說他很笨,說為什麼不自己留來吃,陳福蕃就說他每次頭家請人釣都釣不到,這是拿去「還」給他啊。結果姜家的少主姜重燾看到鰱魚非常非常高興,一直要陳福蕃留下來吃飯,當時陳福蕃正在做夏茶,必須回去炒茶,不然茶葉會報銷,地主姜重燾竟然剁了一截鰱魚給他帶回家。日本時代佃農的租榖很高,而且經常轉好幾手,導致佃農經常繳不出租榖來,自己以吃不飽。陳福蕃積欠了一些租榖,過年前要去姜家清算,姜頭家看到他就叫他回去,說改天再來,沒想到私下跟他講說,你的租榖不用算,打平了。當時陳家好像欠地主兩三千斤榖,沒想一條鰱魚可換幾千斤的穀子,所以回想起還好沒有聽信路人的話,自己獨吞。而從前山裡的竹子和杉木林也都是姜家的,姜頭家還特別跟他們家說,蓋房子要多少竹子和杉木,隨便你們取。姜頭家從鰱魚的事件認識了陳福蕃的忠厚老實,也厚道的給他一些回饋,傳為美談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陳金俊
影片長度:06:41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