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戰結束後,美國國會於1948年通過《1948年援外法案》的馬歇爾計劃,同年4月2日在聯席會議上通過《1948年援華法案》,援助內容包含「食物及日用品」、「工業重建」、「農業復興」。不過,此計畫僅在中國實施一年便因國共內戰,許多美援的任務與物資即轉移到台灣。1950年6月韓戰爆發,美國為區域安全考量派遣第七艦隊防護台灣海峽。並將援款餘額運用期限延至1951年6月底。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,開始對台灣提供各種經濟援助,「經援台灣」始為有計畫的援助行動,以協助台灣達到「自給自足」為目的。 美國依協防條約,有系統的提供大量美援。而美援項目涵蓋非常廣,當時台灣74%的基礎建設工程投資來自美援。其中,物資的援助則透過教會系統,利用卡車運輸,深入台灣各個窮鄉僻壤,補充戰後物資的缺乏。由於援助食品經由教會系統發放,有些台灣人為領取食物而走入教會。美援食品不僅補充台灣人的營養,甚至改變部分台灣人的宗教信仰。關西坪林天主堂落成時即曾吸引3、4百名教友。因此當時參與麵粉等物資發放的天主教或基督教,被戲稱為「麵粉教」。 據受訪者陳蘭英回憶,當時在坪林天主堂服務的戴神父,經常帶著坪林的老百姓一起為地方送物資、做建設。戴神父曾購買手動鋪柏油路的機器為地方修補馬路;多年後收納在關西天主堂倉庫,因年代久遠要想清除回收,被受訪者保存了下來。另外,在教會發送的美援民生物資中,其中一項大宗便是二手衣物。受訪者會將國外較大尺寸的二手衣服,修改成較適合台灣人的尺寸。在傳教的過程中,遇到有需要的民眾,就會將修改好的衣服分送給教友或民眾。對於一般人常津津樂道的「麵粉袋褲子」,受訪者表示自己及家族中的堂兄妹,都有過改做、穿著麵粉袋褲子的經驗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陳范蘭英
影片長度:16:22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