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北埔陳金俊02 蓋炭窯 燒木炭

因為爸爸的忠厚老實,曾經以一條十八斤的鰱魚贏得了姜家地主的認識和欣賞,姜頭家很慷慨的把陳家後面南坑二十二甲的山的樹木,只算三百元費用,彷彿半相送一般無限期讓陳家去燒炭,當做是對他們生活的幫助,民國22年出生的陳金俊當時還在讀國小,放學後每天都要到炭窯幫忙燒火,炭窯的火不能稍停,否則木炭會斷掉,所以一定要有人二十四小時看著火。陳金俊的爸爸都在秋收後才開始燒炭,如此經營三年,山上木料都還沒用完,卻沒有賺到錢,因為孩子還小,自己家裡人要忙耕種,炭窯砍樹燒製出窯都請工人,工資費用太高,只好停止經營,把山還給姜家,謝謝地主的好意。蓋炭窯的過程,陳金俊年紀雖小,卻有參與到,炭窯選在邊坡,通常一邊靠著山壁,比較穩,用兩條牛練土,眼睛綁起來繞圈圈不斷踩踏,使粘土堅固實心,炭窯頂部客家話叫做「窯龜」,就是像烏龜殼一樣覆蓋,上面要搭一個茅草寮以遮雨, 完成後開一個窯門,最後再將土堆內部掏空成圓形,邊緣就是窯壁,窯壁周圍做三個排煙孔,就大功告成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陳金俊
影片長度:09:21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