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新竹縣客家獅口述訪談-鄭鄉寧談看見全棚獅的變化

新竹芎林地區是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,歷經土地拓墾及資源競爭的衝突緊張關係,發展出家族及宗族成員的凝聚力,且以習武練拳保衛家園。而客家獅便是在「武術」的核心精神下,結合舞獅的傳統文化,發展成為客家獅。隨著社會的變遷,客家武術從早期的保衛性質,走向凝聚家族向心力及強身健骨的客家拳術,於吸收獅藝文化後,成為農忙閒暇之餘的娛樂表演或年節喜慶的慶祝活動。

鄭鄉寧(民國40年出生),受訪年齡68歲(民國108年),芎林鄉下山村人,約10多歲便開始打拳,也是鄭保寧師傅(率領鄭氏家族成員成立新竹縣芎林金獅團的代表人物)的弟弟。在訪談中,鄭鄉寧提及,他觀察到客家獅的秩序、美學與表演形式都有著巨大的今昔差異。早年「全棚獅」的表演除了打獅(即為舞獅,客家人稱為打獅或撐獅),還加入打拳及各式兵器表演,對於禮節也十分講究,往往一場表演下來,需耗時兩個多鐘頭。而現今的舞獅表演或比賽都在十五至二十分鐘內,許多細節與禮節都被省略掉,鄭鄉寧說看很多次比賽與表演,十個裁判裡面,只有一個人真正具備完整客家獅觀念,就是他的哥哥鄭保寧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人物團體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鄭鄉寧
影片長度:15:12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