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歐振斌背景介紹及內灣的風光雲集

歐站長,1977年(民國66年)進入台鐵工務,1979年(民國68年)考上了鐵路特考後,經歷了新竹站務員、基隆列車長、台北列車長、松山副站長、香山副站長、香山代站長等職務後,轉任內彎站長。當時內灣為二等站,歐站長轉任時變為三等站,一年後縮編改為簡易站;歐站長隨之調任竹北站長,經歷竹北站改建後,1991年(民國80年)再調任板橋站站務主任,約一年後再調回新竹站當站務主任。再兩年後調任七堵貨運站站長,再回新竹車班担任主任、新竹站站長、台北段視察,最後任職調度所主任,直到退休。歐站長見證了台鐵自1971-1991年(民國60年代到80年代)的變化;鐵路運輸從客、貨均量的年代,轉變到現在以客運為主的變化。

內灣是台鐵支線內灣線的終點站,也是從平地進入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的必經之地。日治時期的內灣一帶以製腦與伐木為主,戰後則有煤礦開發;1950-60 年代(民國39年-民國49年)是內灣的極盛期,當時的鐵道為木材、水泥等產業的主要輸出網絡,同時帶動沿途聚落的發展。內灣每逢假日便湧入人潮,當時有戲院、旅社、茶室、雜貨店、藥局等等。然而,1970 年代中期起,隨著林業及礦業的停產,再加上經濟轉型而開始衰退,人口不斷減少。1995年(民國84年)起,縣府對內灣進行形象塑造、商圈規劃,以「客家小鎮」為主題,成功轉型為鐵道觀光。

歐站長任內灣站站長時,觀光還未興起,常常傍晚後只剩下兩家雜貨舖開著,其他家戶、商店都關了。當時台鐵吸引居民搭乘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當時摩托車很少,開車也很少;加上那個時候新竹客運班次很少,而台鐵的票價相對便宜,班次也固定。所以學生、通勤的人佔大多數。

以前客運最遠只到錦山,要再進去尖石、秀巒等地,都要在內灣住一晚,第二天再走路進去。因此當時內灣街上有好幾家很老的旅舍,還有電影院。白天內灣街上也很熱鬧,有許多原住民會將農產品拿來販售,其中最大宗的是香菇,其他還有蘋果、水蜜桃等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產業經濟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歐振斌
影片長度:10:44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