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美援480公法下的教會

 1950年韓戰爆發後,美國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注意力都轉向東亞地區,作為重要戰略位置的台灣,每年接收到更多捐贈的物資,其法源便來自480公法。「480 公法」是美國國會在 1954 年7月10日通過的480號公法,全名為「發展農業貿易及協助法案」(the Agricultural Trade Development and Assistance Act of 1954),通稱Public Law 480。它規範了民間團體能夠無償取得美國政府的救濟物資。 在台灣,最主要負責這些救濟物資分配的有兩個教會團體,分別是「天主教福利會」(National Catholic Welfare Committee)和「基督教福利會」(Taiwan Christian Service)。480公法的這些救濟民生物資先由教會團體申請、進口後,會由「美援會」依照「福利會」的分配計畫,分別運送到各區教會,或由發放中心會同台灣各地政府辦理分發。由美國運送來的物資,大多以二手衣物和奶粉等民生物資為主。1950、60年代,天主教在一般人民心中最深刻的特色即對台灣的「救濟物資」,那成了一代人的歷史記憶。這是因為當時經濟落後、物資缺乏,很多人接受了美援物資後再接受天主教,因而常被戲稱「麵粉教」。 救濟物資中除了民生物資外,美援也提供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。其中曾在坪林天主堂出現的就屬紡織的機器較為特殊。受訪者陳范蘭英回憶自己17、18歲時,確實見過天主堂曾有一座專門織地毯的紡織機。神父會請來附近鄰里間學過紡織的婦女來織地毯,提供教堂使用。美援初期,台灣紡織業高度管制,教會提供的棉紗多為美援的棉花,質地粗糙,只適會製作地毯以供教堂本身使用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陳范蘭英
影片長度:20:29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