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福普從小學3、4年級就參與農事,曾經有年暑假每天下田勞動,放假前52公斤,放假後變成46公斤。記得當時三餐以外還加兩餐點心,一天共吃18碗飯,卻還是瘦了6公斤。水稻從整田到收割、篩穀,每一樣農事都要參與。49歲從工廠退休,擔任義民廟總爐主,帶進新觀念和新作風,把義民祭典朝藝文發展,禁止電子花車,受到各界重視肯定。後來一連擔任四任鄉公所秘書,極力改善地方建設,能為鄉里盡心奉獻,他感到非常光榮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藝術與人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張福普
影片長度:07:11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