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芎林地區是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,歷經土地拓墾及資源競爭的衝突緊張關係,發展出家族及宗族成員的凝聚力,且以習武練拳保衛家園。而客家獅便是在「武術」的核心精神下,結合舞獅的傳統文化,發展成為客家獅。隨著社會的變遷,客家武術從早期的保衛性質,走向凝聚家族向心力及強身健骨的客家拳術,於吸收獅藝文化後,成為農忙閒暇之餘的娛樂表演或年節喜慶的慶祝活動。
鄭鄉寧(民國40年出生),受訪年齡68歲(民國108年),芎林鄉下山村人,約10多歲便開始打拳,也是鄭保寧師傅(率領鄭氏家族成員成立新竹縣芎林金獅團的代表人物)的弟弟。在1990年代以前,鄭屋客家獅維持著「走新年」的傳統,幫人制煞、祈福。但後來社會風氣改變,有一年上街時被說成「大班乞丐」,鄭鄉寧走到一半便打道回府了。之後鄭屋不再上街走新年,只在自家維持年初二公廳祭祖的表演。
鄭鄉寧回憶,過去的「走新年」傳統有許多的規矩,從出門前先以金紙燻獅頭,到進入、離開別人家門的禮節,處處都有講究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,有些人家中不平安,便會利用走新年的機會,請獅陣幫忙制煞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藝術與人文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鄭鄉寧
影片長度:11:18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