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芎林地區是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,歷經土地拓墾及資源競爭的衝突緊張關係,發展出家族及宗族成員的凝聚力,且以習武練拳保衛家園。而客家獅便是在「武術」的核心精神下,結合舞獅的傳統文化,發展成為客家獅。隨著社會的變遷,客家武術從早期的保衛性質,走向凝聚家族向心力及強身健骨的客家拳術,於吸收獅藝文化後,成為農忙閒暇之餘的娛樂表演或年節喜慶的慶祝活動。
鄭鄉寧(民國40年出生),受訪年齡68歲(民國108年),芎林鄉下山村人,約10多歲便開始打拳,也是鄭保寧師傅(率領鄭氏家族成員成立新竹縣芎林金獅團的代表人物)的弟弟。在日治時期,從鄭鄉寧的祖父開始,為了開墾、確保土地的使用權,開始請長山師傅(中國大陸)過來教打拳。父執輩們全部有學,除了鄭父因常在外面走動、沒那麼熱衷之外,鄭鄉寧的幾位伯伯都是客家獅的佼佼者,其中的善伯(即為鄭述喜,集拳術、器械、獅藝集大成),除了教張屋之外,也到湖口、北埔、峨眉等地教拳。鄭鄉寧的兄長們,此刻80幾歲的那一輩,練拳的人口規模最大,曾達20-30人之譜。他回憶道:「以前學拳,十分講究基本功,老師傅教拳,一個手勢學一星期,沒有說一天學一條拳的,沒這回事,一個手勢,比一個手勢,整個晚上就比這個手勢,比一個星期,會了,換第二個手勢,第二個學會了,才整條拳教給你。」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藝術與人文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鄭鄉寧
影片長度:08:36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