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芎林地區是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,歷經土地拓墾及資源競爭的衝突緊張關係,發展出家族及宗族成員的凝聚力,且以習武練拳保衛家園。而客家獅便是在「武術」的核心精神下,結合舞獅的傳統文化,發展成為客家獅。隨著社會的變遷,客家武術從早期的保衛性質,走向凝聚家族向心力及強身健骨的客家拳術,於吸收獅藝文化後,成為農忙閒暇之餘的娛樂表演或年節喜慶的慶祝活動。
鄭鄉寧(民國40年出生),受訪年齡68歲(民國108年),芎林鄉下山村人,約10多歲便開始打拳,也是鄭保寧師傅(率領鄭氏家族成員成立新竹縣芎林金獅團的代表人物)的弟弟。鄭鄉寧在這些年的觀察中,發現到今昔客家獅的獅頭造型已稍有不同,早年的獅頭是四四方方,而現在的獅頭較為立體、花俏。過去獅頭的脱膜技術,於獅鼻處較不好脫,以前一脫膜,鼻子就容易爛掉;而現在用的紙較軟,先將鼻子脫出來,再上幾層膠修補,就可以改善,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代的獅頭可以打造的比較立體的緣故。此外,鄭鄉寧也特別提到,除了常見的青獅之外,尚有黃色的「文獅」,相較於青面的武獅,黃獅頭沒有武功底,額頭也沒有「王」字,走新年時純粹出來玩一玩,大家並不會欺負它或特意試探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人物團體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鄭鄉寧
影片長度:12:12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