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國全生於昭和12年,父親本是耕田人,去學做瓦手藝後,租地蓋瓦窯製瓦。一窯的製作期程約兩個月,一年最多做6窯,一窯可生產約6、7千片;但他接手時,已經是開始蓋樓房的民國六0年代,瓦的生意一落千丈。他改建磚窯生產紅磚,由於當時很多有都市計畫限建,所以出現搶建風潮,剛卸出來的磚塊經常還燙燙的就被搶著載走了。後來自動化的隧道窯出現,陳國全的人工窯成本過高,利潤不敷支出因此收攤,改做水泥窗框。從瓦片磚塊到水泥,他見證了臺灣建築發展史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陳國全
影片長度:09:33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