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林阿清-上員庶民的力量

一、普渡平民戰士

義民節為客家族群每年會舉辦的普渡活動,最早可以溯源自1721年(清康熙)的朱一貴事件;新竹一帶的客家人與盜匪抗衡,死後被地方人士將義士的屍骨合葬,稱為「義民塚」。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件,新埔一帶的客家人再組義勇軍,捍衛鄉土;事後,鄉民便到這些犧牲勇士的合葬之地,建廟祭祀,才延伸了後來的義民節普渡。新竹新埔的枋寮義民廟又名「褒忠亭」,創建於1788年,是全省義民廟的分香祖廟。早期由四姓輪流祭祀,後來加入許多庄社而發展成桃園、新竹的十三客庄輪祭,至今增加至十五聯莊的跨區輪值祭祀;每個村庄隔15年輪值一次。義民爺台灣客家族群的獨特信仰。


二、客家義民節

客家義民的祭祀原有自己的時間(農曆十一月九日),但後來為了配合傳統鬼月的中元普渡的習俗而改至農曆七月二十日,演變為現在的義民節。既然是「普渡」,義民節的活動大體和一般的普渡祭典相同,如豎燈篙,前一日的放水燈,當天的賽神豬,事後的謝燈腳等等。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賽神豬活動,多頭上千台斤的豬公秤重後決定名次,並加以宰殺、裝扮與遊街。褒忠義民節供奉的神豬從豬圈運至家中時,供奉信士必須形影不離的照顧,陪伴牠最後一程,直至祭典完成。此為客家文化祈求平安的儀式。新埔義民廟有客家人精神堡壘之稱,每到輪值舉辦,地方民眾都會十分重視。上員地區義民祭屬於二重埔,也就是十五個聯庄中參與人數最多的「九芎林」聯庄。


三、上員庶民的力量

內灣線「一線九驛」,串連起新竹市以東數個純樸的客家小鎮,上員站即為其中一站。受訪者林阿清即為內灣線上在地居民的代表,出於對地方的關心,他與村民協力促成建站;車站有缺失,他積極請託完備站體設施。車站對外進出不安全,附地太小、沒有平交,他捐地造路—「天做路,大萬富」這是受訪者的說法。這樣的熱心、無欲,正反映出客家勤勞刻苦,努又開拓的精神與力量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林阿清
影片長度:09:06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