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念軍民國49年生於尖石鄉的那羅,由於下面有七個弟妹,所以他國中就輟學跟父親一起做農事並打零工,一家人靠著微薄的山田自給自足,到了民國73年因為大陸走私香菇猖獗,山上香菇價格暴跌無法生存,他到都市做水泥工,常因下雨不能上工影響收入,便改做貨運,他開過聯結車跟砂石車,有感於砂石車過於危險,改當巴士司機,後來因為眼力退化怕影響乘客安全就提早退休,回部落接手父親的田,他不想種一般傳統農作物,進入產銷班改種香草,一開始遇到種植技術的困難,如今已一一克服,他還曾擔任那羅傳統文化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,希望在部落建立產業和經濟,後代不用再下山流浪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藝術與人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張念軍
影片長度:16:27
影片拍攝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