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新竹縣客家獅口述訪談-鄭鄉寧談自己與客家獅

新竹芎林地區是以地緣或姓氏為主的散村聚落,歷經土地拓墾及資源競爭的衝突緊張關係,發展出家族及宗族成員的凝聚力,且以習武練拳保衛家園。而客家獅便是在「武術」的核心精神下,結合舞獅的傳統文化,發展成為客家獅。隨著社會的變遷,客家武術從早期的保衛性質,走向凝聚家族向心力及強身健骨的客家拳術,於吸收獅藝文化後,成為農忙閒暇之餘的娛樂表演或年節喜慶的慶祝活動。

鄭鄉寧(民國40年出生),受訪年齡68歲(民國108年),芎林鄉下山村人,約10多歲便開始打拳,也是鄭保寧師傅(率領鄭氏家族成員成立新竹縣芎林金獅團的代表人物)的弟弟。鄭鄉寧於影片中表示,在孩提時基本功尚淺,學習客家獅得從紮馬步、走七星步等學起,才能開始接觸打獅(即為舞獅,客家人稱為打獅或撐獅)。而鄭鄉寧最擅長的便是獅頭和獅尾,其中擔任獅尾的人尤其辛苦,須跟著獅頭動作,獅頭走一步、獅尾一步,另一手還得拿尾巴搖動,拿獅頭的人尚且可以站起來,但拿獅尾的人從頭到尾佝僂著,被獅背蓋在底下。現今鄭屋客家獅80歲以上的前輩剩三個人(鄭鄉寧稱其為「保寧哥、保能哥、阿榜哥」),70幾歲區間的則是鄭鄉寧自己,而60歲至70歲的人數最多,再往下的後輩們還有10餘人,不過眾人為了工作溫飽,要湊齊大家到過往打全棚獅(包含拳術、器械、獅藝)的規模並不容易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曾吉賢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鄭鄉寧
影片長度:08:40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