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網站導覽
打開選單
:::

新埔劉興星 工業化之前的新埔糊紙工藝

劉興星出生於民國34年,是新埔劉家糊紙工藝的第四代傳人,早年新埔有10幾家糊紙工藝店,現在只剩劉家一家。他回憶早年尚未工業化之前,紙張要自己染,有人會挑染料來賣,家裡有木刻版印,漿糊要自己用麵粉做。每到中元節,全家人挑著紙張工具徒步到廟裡,現場製作廟方需要的普渡紮紙。一個廟大約住一週,全家人睡在神明壇下,一次中元節最多曾經做10間廟,當時他只有7歲。由於工錢過低,哥哥們相繼出去工作謀生,只有劉興星傳承這門手藝,並要把這項手藝工業發揚光大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劉興星
影片長度:15:02
影片拍攝地點
推薦影片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