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和八年(民國22年,1933)出生的吳盛君,小時候家裡耕田又耕茶園,每天放學要做很多農事,週六固定要跟哥哥用土壟碾米舂米,爸爸年輕時曾經學過泥水會蓋傳統合院,他中學畢業,爸爸想把這門技藝傳給他以免消失,媽媽反對,希望他留在家裡幫忙。爸爸就先教他做灶,當時做灶的價錢非常好,一天的工錢換算到現在約有萬元以上,是其他工資的好幾倍,由於父親做灶的手藝很有名,他後來曾經遠到橫山北邊八十份的村莊,整村的人的灶幾乎都要他做。做灶之後開始教他傳統建築的風水尺寸,如天父卦、地母卦、丁蘭尺、門公尺等,一大堆口訣,他的記性非常強,幾乎過目不忘,因此父親雖然年紀輕輕四十幾歲因為胃病就退休,他在外面工作跟別的泥水師父合作,發現自己熟讀的這些卦書很有效,只是他很好奇,為什麼現代建築師都不用管這些傳統建築的建議和避諱。爸爸成功的把泥水技藝傳給吳盛君,但是他自己的下一代,就完全沒有從事泥水建築,也沒有教到學生,在現代建築也似乎也無用武之地,爸爸對這些知識和技術失傳的擔心,果然發生在吳盛君這一代了。 此影片為103年至105年期間,新竹縣執行文化部國民記憶庫-台灣故事島計畫,以新竹縣全區域為執行範圍,蒐錄地方耆老生命史訪談,耆老所經歷年代,橫跨日本時代到戰後,提供跨時代的豐富珍貴生命經驗,耆老也具有豐富的母語詞彙,透過影像記錄大量母語語料,為新竹縣文化留下重要第一手資料。同時台灣從農業時代轉到工商經濟,近四十年的生活型態變化劇烈,以影像紀錄中生代表人物,透過他們的口述故事,記錄其歷程和思考過程,建構多元的常民生命史觀。
影片資訊
影片類別:紀錄片
作者:古少騏
資料貢獻者:被攝者-吳盛君
影片長度:16:57
影片拍攝地點